《新加坡地名探索》作者黄友平,引述1955年英文报《自由报》所刊,指中峇魯金钟街是以经营船运业的黄金钟(-1950)命名。此街道早在1941年正式命名,不知当年殖民地政府会否以街路名来“纪念”当时仍在世的黄金钟?我也找不到有关他在新加坡的社会服务,有否出任市议员,保良局局绅等公职、或受委太平绅士,归化为英籍民,对教育,医疗,宗乡团体,庙宇等捐献的文字记录。

黄金钟是印度尼西亚望加丽甲必丹黄良檀(Wee Leong Tan,1835-1913)的儿子。宋旺相的《新加坡华人百年史》华文版记录黄良檀的生平。他原籍中国厦门,早年移民印尼苏门答腊东海岸望加丽谋生,设立金福利号,经营鸦片饷码。黄良檀在当地华人社会享有崇高地位。相信是因荷兰政府在印尼的殖民地以华治华政策,他受到荷兰政府重视,被委以名誉官职长达29年,开始是甲必丹(Kapitan),后来晋升“妈腰”(Majoor)。在1900年,他还获得荷兰女王封赐金勋章。

黄良檀在1893年,时年58岁进军新加坡,在马吉街(Market Street) 53-57号,创立金福和公司,经营船务及代理征收佣金。1911年,76岁的黄良檀引退,把生意交于他的长子君培,可惜翌年君培病逝,由安基(1874-1914)和金钟兄弟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