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子告诉老头子:华文老师将派他参加作文比赛。“你是怎么回应的?”我一边开车,一边试探着问。敏感的小儿子仿佛已经猜到老头子的意思,“我请老师另外派代表参加,因为我应该写不完。”是的,由于手部运动功能的局限,小儿子从入学开始,不论是参加校内测考、小六离校考试,或者中四“O”水准会考,所有科目都获得考评局特批,每一个小时的试卷,都能有15分钟的加长作答时间。小儿子能主动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学,老头子很是欣慰啊,“你做得对,很好。毕竟那是比赛……”话音未落,已被打断:“华文老师最后还是决定派我参加,因为她已经向主办方要求延长写作时间了!”
真是没想到啊,为了鼓励小儿子能和其他正常的孩子竞争,老师连比赛都按照考评局特批的条件,去为小儿争取额外的写作时间。对老师来说,或许仅仅是举手之劳多做了一点,但对小孩和家长来说,却是莫大的恩赐。这就已经算得上是“得奖”了,我真是这么想的——虽然比赛成绩公布后,小儿子的确也没让大家失望,得了个亚军……
更没想到的是:小儿子跻身中学时期,有一个类似“认识新加坡历史”的户外活动,要求整个年级的学生都必须跟随老师到新加坡河畔走一圈。为了能让小儿子顺利“完成任务”,老师竟然提前到指定的学习地段“探路”,实地考察地形和走道,硬是探出来一条完全没有阶梯和障碍物,全程都能坐在轮椅上“走完”的“神奇”小路!这让原本已经准备在报名表格和家长意愿回执上填写“不同意”的妻和我,立马改变主意,决定让女佣推着小儿子参加这段难能可贵的学习之旅。如果不是因为老师肯多做一点,小儿子很可能就会白白错过这段重要的人生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