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作画是有话想说。心里有一股劲由笔端使出来,诉诸景物、颜色、布局,乃至于水墨线条的施展。还少不了题跋——仿佛听到一把画外音在诉说,引人进入佳境。画作与文学“互文参照”产生之美感,有时候还真的无可取代。

《联合早报》为庆祝100周年报庆,2023年6月在华族文化中心举办“狮城美术·百年光华”特展。我去看了,从第一代到近代各知名画家共170幅画作,一次过都呈现在眼前,百年一遇的机缘。许梦丰画双鸡,公鸡和母鸡俨然是主角。陪衬的景物是熟悉的,画面疏朗清畅。我的乡村记忆回来了。驻足观赏。题写的是:修竹野花磐石朱冠翠羽双鸡往矣。村中景物依然,画里凄迷。

许梦丰没有题诗。虽改用“白话”仍见到苦心孤诣的笔致,值得细细品读。村中景物已经“往矣”,却又“依然”在眼前,这是第一个逆转;这个“依然”是画家“心中的真实”,把它画下来,感觉却是凄迷,这是第二个逆转。“凄迷”令人叹惋,却又向往。往矣—依然—凄迷—叹惋,寓意曲折,充满张力。许梦丰的古体诗写得很好,“双鸡”是村民的宠物,所以改用白话,一样隽永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