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被中国首款3A动作角色扮演游戏《黑神话·悟空》所吸引,虽然我不玩电子游戏,硬是在网络上东拼西凑地找了几小时片段,看着“天命人”过关斩将直面命运的挑战。《西游记》对于我有着太多的回忆,童年里米老鼠唐老鸭是缺席的,伴随成长的是四大名著,孙大圣花果山美猴王的形象,从连环画到动画片,从六小龄童的“俺老孙来也”,到蒋大为的“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这款游戏里前所未见的是筋斗云翻滚之处,金箍棒横扫之境,是高科技呈现的伟岸造像与恢弘建筑,取景于现存的中国古迹!当这款游戏冲上销量榜首之际,跟着登上热搜的是山西古建,游戏中约36处场景中有27处来自山西,山西古建筑文化旅游一夜爆火,我们这些建筑人也不免热血沸腾。
回想起在中国修读建筑学的经历,在长达五年的本科教育里,中国建筑史是必修课。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天朝,地域差异之大,建筑类型之多,构件名称之繁,虽然有全国统一的教科书,老师教得天昏地暗,学生学得头昏脑涨,炎热暑假里要到山乡僻壤展开古建测绘。这样的学术传统源自梁思成、林徽因等中国第一代建筑史家,当时建筑系学生对于这些前辈的崇拜是刻在骨子里的,人手一本梁思成的《图像中国建筑史》,里面的分析图有不少是基于佛光寺测绘图,网上盛传的林徽因测绘照片正是在山西拍摄的。虽然大多数人毕业后将古建知识还给了老师,然而,佛光寺、应县木塔、悬空寺……这些古建经典至今不忘,能够欣赏古建是建筑人的骄傲。
我的博士研究关注口岸城市发展与外国人在华权问题,建筑类型的讨论并非重点,没想到多年后在国大建筑系开设《华侨建筑与聚落》的课程。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整理教案更新课件,算了下今年已是第八次教授这门课,自己也吃了一惊。在以英文教学的国大建筑系,西方建筑历史与理论是必修课,当年开设这门选修课全凭一腔孤勇,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这是中港台以外罕见的华族建筑史课程,且是以英文教授的。没有先例,没有教科书,凭着经验边学边教,摸爬滚打中逐步建立教学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