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从极度关闭到全面开放已经过了接近两年,之前找借口拖延的事情又浮上枱面,投资的项目接踵而来,从出行到回复电邮就足够把完整的时间碎片化。要解决其他非主要的工作就得在空隙之间快速定下心来,把自己给自己的任务速战速决,有点自虐。本来应该空闲的很,变成这个情况足以让自己不禁冷笑,仿佛堕入大学管理学教授曾经提起“效率的祭仪”(Cult of efficiency)这个深渊。
这个词在二十年代初开始出现,到今天已经大约一百年,时间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现电力燃气石油数十年之后。有了机械和科技的帮忙,本以为能每天拿着鸡尾酒看夕阳过日子,怎么知道人类的工作量不减反增,直到后来发明更快更强的电子和核能,到现在的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一样没有办法将忙碌的日程表减速,还有日益增快的趋势。
无可质疑的是,人类前进动力的确能帮助事业和企业的发展。本应无忧无虑,却从小学开始的暑假在咖啡店日夜颠倒赚取微薄的工资,不必和家里伸手要零用钱,就可以买自己喜欢的文具和玩具。到中学,高中至大学时在餐馆,教补习和上课之间交错,回想起来在那段日子真的“度年如日”,成就了很多自己都不可置信目标,之后,随着年纪的增长,工作和疲惫慢慢画上等号,才把速度放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