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下鞋子,一级级地爬上桥北路717号老店屋的楼梯,来到了3楼的“哈芝尤索夫纪念博物馆”(Haji Yusoff Memorial Museum),这间免费开放给公众参观的私人博物馆只占老店屋的一层楼,但是策展人希达雅·阿敏(Hidayah Amin)却能游刃有余地把许多“黄色大屋”(Gedung Kuning)拾掇起的记忆挤入那小小的空间里,包括一面比白雪公主后妈的大镜子还大的镜子。
希达雅在黄色大屋出世,她的外婆为了纪念她的诞生在大屋的园子里种下一棵芒果树,从此她在大屋里的记忆就跟着芒果树一起成长……
黄色大屋在19世纪末建成时被称为首相屋(Rumah Bendahara),东姑马末,苏丹阿里的小儿子搬进去住后把首相屋改名为黄色大屋。1907年苏丹家族在负债累累之下将这间在苏丹门73号的大屋抵押给一位印度商人,5年后希达雅的外曾祖父哈芝尤索夫掏出大笔现金从印度商人手里买下了大屋。哈芝尤索夫当时应该没料到87年之后这间在马来社群里知名的大屋竟然被征用来开餐厅,泉下有知,情何以堪!2003年在黄色大屋隆重开张的餐厅Tepak Sireh,2011年就关了,接手的Mamanda在2019年也关了。目前在黄色大屋经营自助餐的是Permata。餐厅像树上的叶子,一场风雨就无边落木萧萧下,新叶长岀来后,没有几个人会记得那些已掉落的树叶。用来赚钱和满足口欲的地方,不会有保留文化遗产的钥匙,虽然饮食文化也是文化与传统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