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控制室到舞台,240个座位间的距离看似遥远,实则是心与心最贴近的共鸣。
在控制室中,看着台上那位大学教授学姐与她的中学工程师同学、高中牙医同学,以A cappella的纯净多声部合唱,仿佛展开了一幅跨越时空的画卷。这些轻重起伏的音符,犹如生命的故事在空气中交织,男声与女声的音律如同岁月的波浪,时而沉稳,时而柔和。恍惚之间,观众席中那些夹杂着黑白灰的发丝,也仿佛被唤醒,随音乐轻快地舞动。
熟悉的本地创作《温柔的夜》,隽永经典《月亮代表我的心》,还有略显陌生却饱含幸福意境的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这一首首歌曲跨越了时空与区域文化。1980年代的新谣、60年代的华语经典,乃至入选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地区音乐教材的中国东北民歌,无不展现了岁月的痕迹,更是生命力的延续与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