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完成一篇关于百年适成亭的文章,即将在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的《源》杂志发表,这座南洋最为宏大的华人塚亭落成于1886年槟城开埠百年之际,坐落于峇都眼东联合福建公冢。今年清明初见此亭惊为奇观,促使我展开相关研究,接连几次前往勘查,颇感资料采集之不易。清明期间坟山除草是记录墓碑的良机,却是酷暑难耐之际,塚亭内摆满祭拜的桌子,难以拍摄记录;清明过后塚亭空置了,然而只要几场大雨,野草迅速恢复生机将坟冢掩盖,令人望而却步。

还在琢磨如何有效地进行调研,槟城友人发来海报,告知10月19日将举办题为“走墓寻碑:从福建公冢看北马华人大时代”的活动,由联合福建公冢、槟城和谐机构与城视报联合主办,聘请新纪元大学白伟权博士担任导师,全天的课程,上午在峇都眼东公冢导览,下午在礼堂授课。福建公冢是我关注的课题,曾在线远观白博士在广东暨汀州会馆白云山公冢的导览,亦想了解马来西亚学者对于福建公冢的研究。心动又纠结,毕竟时间仓促路途遥远,咨询负责策划的朋友,得知这将是难得的交流机会!

快闪参加活动的另一隐忧是天气,槟城的雨季似乎也提前了,连日大雨,周五一整天暴雨,在为团员设立的群组里,有人坦白地表达忧虑,我亦做好愿赌服输白跑一趟的准备。有意思的是,白博士即时在群组里报告,已在福建公冢的福德祠请求大伯公保佑活动顺利进行。说来也是神奇,活动当日天气晴好,竟没下一滴雨,果然是天佑之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