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香港电影巡礼”于11月20日至24日在本地举行。今年最受瞩目的港片《破·地狱》是“香港电影巡礼”的重头戏,也是开幕片,影片将以粤语原音免费放映。取票详情11月5日才公布,但已有读者询问如何索票。

《破·地狱》的最大亮点是香港脱口秀男神黄子华碰上资深喜剧泰斗许冠文,两人放下搞笑身段同台飙戏,分别饰演南无师傅(介于道教和佛教之间的民间宗教僧尼)和礼仪师。

最新消息是,嘉华院线确定带进这部电影并于11月28日公映。听到影片将以华语配音放映,原本就因有预感而提不起劲的期待,还是瞬间垮掉了。

粤语原音和华语配音有差

正如代表香港的“申奥片”《九龙城寨之围城》,粤语原音和华语配音效果是有差的。语言是生活文化最直接的表达工具,当新加坡电影已经可以频频出现在国际舞台,突破语言甚至文化藩篱,在欧美各地影展发光感动各地观众时,我实在是抓破脑袋都不明白,为何粤语原音电影仍无法在本地上映?

所以,我必须坦白,若想重看这些片子,我将选择越堤到新山观赏(等于贡献马来西亚的电影票房),以便能更好地抓到电影要表达的精髓。《九》在香港票房飙破1亿港元(约1700万新元),马来西亚票房逼近1500万令吉(约450万新元),本地票房却翻车仅卖约90万新元,让人不忍卒睹。

我也纳闷,我们这里既然都能公映原音韩语片、日语片、泰语片、马来语片,甚至不同地域方言的印度片,为何粤语和闽南语电影,在现在已经方便到可以用AI打字幕的年代,却不可以被当“外语片”原音放映?

粤语是非常生动的语言,丰富多变又极尽幽默,香港和马来西亚还在使用它拍摄充满在地色彩的影视作品,可惜新加坡观众却无缘100%欣赏到这些作品的精彩。

原音上映或吸引观众回流

《破·地狱》电影中的“破地狱”是香港主流丧礼的仪式,亦被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一个文化色彩斑斓的习俗,有很多出彩的粤语用词和俚语,但华语仅有四个声调,要如何“翻译”有九个声调的粤语(我没说粤语比华语优越哦)?我只能替翻译员捏把汗,辛苦了。

讲华语运动始于1979年,至今45年过去,环观身边亲友的孩子,甚至孙子,新一代的华语有没有如期望地“见得了人”,我也不是很确定。平时在家里跟孩子讲华语的年轻父母,能否举举手?

其实方言的根老早就已经被掏空,无论是粤语、闽南语(我指的不是那些文藻有限只够用来问候家长的Ah Beng Hokkien),现在是不是能高抬贵手网开一面,让这些讲方言(反正它在这里已经算是“死掉的外语”)的影视作品以原音公映?或许还能救救早已颓靡不堪的本地电影票房,吸引观众回流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