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Teluk Intan)是马来西亚的一座市镇,原本英文名是Teluk Anson,华语译成“安顺”,不仅发音相近,也是美好的愿景。引发我好奇的是安顺地标——钟塔,如同比萨斜塔般倾斜着,已经有百多年历史。上网查找安顺斜塔的资料,除了一些照片与重复的介绍,没有什么令人信服的研究。即便是关于安顺的通史,也只找到1980年代一位马来亚大学历史系教授的文章。反复比对历史地图与谷歌地图,难以参透安顺的空间布局,还是要“眼见为实”,遂安排两天两夜的考察。

巴士在安顺长途汽车站停下,扑面而来的热浪,赶紧用Grab叫车前往酒店,前台工作人员对我留宿安顺两晚感到好奇,对于大多数游客而言,安顺是看看斜塔吃点美食路过打卡的城市。位于霹雳州南部(习称:下霹雳)的安顺,霹雳河在入海前绕了几个弯,其中一个大弯形成一个狭长的沙洲,安顺就建在这沙洲上。原本有着便利的水路交通,后来英国人决定提高运输效率铺设铁路,便有了安顺火车站,只是没过几年,铁路改道了,安顺也安静了。火车站如今只剩下一个老站牌,前面摆了一小节铁轨,算是缅怀曾经的荣光。

斜钟楼是安顺观光的重点,所在位置开辟成广场,各个时段都能有好机位拍照。这座25.5米高的建筑兴建于1885年,主体结构以红砖砌筑成环状,由下往上收分,里面是三层,外侧做出七层挑檐,屋顶有着攒尖顶,看起来像是中国传统的重檐宝塔。在第三层的高处安放一个铸铁水池,爬到第三层楼面可以看到半圆水池底的出水口。据说兴建此水塔是为了蓄水防灾,由一位梁姓华人设计建造的,建成后捐给市政府,后来不再作为水塔使用,集资从英国买了个时钟挂在高处,水塔成了钟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