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新闻:关于最早的钟,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以在中国陕西境内出土的一件陶钟为起始,年代为原始社会,距今约有5000年。在那时,先民就制作出了陶铃,以在劳作之余自娱自乐。在商代,出现了手执的铜铙,单个的打击乐器,后来逐渐发展成大小不同、成组的编铙。周朝初期,出现挂在架上的编钟。到了周朝中期,编钟成为礼乐器,在文化、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

两汉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寺院大量出现。为了集僧聚众,钟就被请进了寺院,随后便有了佛教的法器——梵钟。自此,梵钟与寺庙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后来就有了“有寺必有钟,无钟即无寺”的说法。

一般的游人、香客,到寺院都要撞钟三下。为何撞三下? 据说撞钟三下,分别代表福、禄、寿。福指的就是福喜临门,禄指的就是高官厚禄,寿指的就是延年益寿。

·思路

钟声在佛教有觉醒的意思。钟声除了当为号令,当为宣告事情的讯号,具有计时、纪事、集众的功能外,就是要人反省。所谓钟声可以敲醒人的迷梦,让人有警觉的提醒,可以使人厘清思路,往人生的前途出发。

基督教的教堂里,过去都有钟声;佛教的寺院,也都有钟楼、鼓楼。一些国家,由于战争的原因,废止宗教敲钟,现在已经很少听到钟声了,所以今日做着迷梦的人,也就愈来愈多了!

世上最有名的钟声,除了费城的自由钟之外,要算中国寒山寺的钟声。有名的唐朝诗人张继有诗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只是现在这许多警世的钟声没有了,反而英国伦敦计时的大笨钟,举世闻名。

·指标

《愣严经》云:“食办击鼓,众集撞钟;钟鼓音声,前后相继”,可见寺院不但有钟声,还要击鼓。所以钟鼓齐鸣,必有庆典;即使没有庆典,每天都有晨钟暮鼓,也能给世人一些精神上的指标。

寺院里敲钟的老头陀,每天神情专注的一边敲钟,口中还要一边念着:“洪钟初叩,宝偈高吟;上彻天堂,下通地府”;佛教云:钟声可以使地狱的众生减轻痛苦,所以又谓:“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

钟声虽是来自教堂、寺院所带给人的警觉,但是真正的钟声,要来自于每个人的脑海和心灵。在日常生活中,脑海里要不时有警钟响起,心灵上要不时有钟声回荡;自己也要不时的想一想,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因为钟声象征着和平、吉祥、振兴、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