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酝酿搬家,发现了久藏近50年的日记簿。翻翻过去的涂鸦,提到了当年两个读英校的弟妹的学校成绩。日记写道:“两个可说是半斤八两。一个中二、一个小五,两个的第一语文(英文)奇差无比;一些基本的词汇也不懂。究其因还不是平时少听、少看、少写所致。”
当时我十八九岁入役,就已开始关心弟妹。说起当年父母对我们7个兄弟姐妹的教育,在报读华校与英校之间的选择上,可有一番的挣扎。两老目不识丁,听亲朋戚友说,读英校的孩子不懂得孝顺父母,因此前5个孩子,包括我自己都一一进入了华校。到了最后两个孩子,华校生出路难的形势似乎动摇了父母,好歹都得把最小的两个送读英校。
听母亲说,当时改送孩子进英校也还需经过一番折腾。母亲需放下小贩生意,亲自到邻近的英文小学校向校长求情,让小妹入读。3年后,轮到了家里排行第七的小弟入学,又因当时的人口节育政策不因姐姐入读,弟弟就自动录取的考量,老妈又需到学校向校长要求宽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