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故事:佛陀入城托钵的途中,在祠庙边遇到一位内心起了贪念的比丘,佛陀告诉他:“你种下的苦子极为鄙秽。所谓诸根恶漏,有漏汁处,必有蝇集。”比丘一听,升起敬畏心,赶紧匆忙离去。佛陀回到鹿野园苑后,告诉比丘们今天所遇到的事。此时,一位比丘恭敬合掌请示:“何为种苦子?什么是鄙秽、恶漏?什么又是蝇集?”
佛陀开示说:“心中种种瞋恚嫌害,即为苦因。这些苦就如同种子,种下后将来必会招感种种苦果。再者,放纵自心、贪着五欲,则为卑鄙污秽之行。如果不知改正自心,进而违犯戒律规矩,放纵自己的言行举止,即名恶漏。一旦六根长养了这些恶习,没有惭耻之心,不知悔改,恶习就会如汁液招感苍蝇般,招感更多烦恼,此即蝇集。”
·自觉
一个人心中如果懂得惭愧知耻,自然能够散发高贵庄严的气质,所以经上说:“惭耻之服,无上庄严”。所谓的“惭”就是我有错,要赶快认错,而且以后不会再犯错,这才是真正有救的人。惭耻也就是有惭愧的心,忏即“发露先恶”,悔即“改往修来”。人人皆有良知,能勇于面对现实,忏悔反省,始能自觉错误。
我们在世间生活,难免受到贪嗔痴的纠缠,而我们一定会发现,起心动念无不是业;开口动舌、举手投足无不是罪。所以,在生活中修行,就应慎防过失错误,切莫覆藏罪恶。时时发露忏悔,改过自新,方得自在安然!
·培养
儒家有谓:“知耻近乎勇”,我们有一念的惭愧,就还有一念的善根。一个人不怕能力不如人,也不怕曾经犯错,只怕消极颓唐、自甘堕落。人应常静思反省,以拨开心灵的洄澜,发掘智慧的泉源,则世出世间无一事理而不通。
而最好的做法是,让我们从小都能培养惭愧知耻的心,经常惭愧自己的无知、无德、无能、不足,能够把惭愧培养成为自己身心思想的全部,把惭愧表现在行住坐卧、语默动静之中,必定能够增长德业,无往不利。一念惭愧、一念反省,高贵的品格、清净的自性就能升华起来。
只是,我们看许多人,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没有错,错的都是别人;当一个人没办法自我教育时,他也就不再能接受别人的教育,他的成长实已停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