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故事:百丈怀海禅师(唐朝高僧)上完禅修课后,就对徒众们说:“大家都可以走了。”可是,有个老人家却一直站在那里,迟迟不肯离去。禅师觉得奇怪,问怎么不走呢?老人说:“禅师,我不是人,是狐狸。”禅师一听,就问:“你有什么事情吗?”

老人说:“其实,我是后山的一只狐狸,一直在这里听你说法。过去世我也曾是学禅的禅师,可是有一次某人问我:‘一个有大修行的人,是不是可以不受因果的约束?’我当时告诉他:‘大修行者,不落因果’,就因讲错这句话,堕入畜生道,五百世来都现狐狸身。不过,毕竟还是有修禅的根基,所以仍有机会来这里听你说法,希望禅师给我指引,究竟大修行的人,是不是不落因果?”

禅师说:“不是不落因果,是不昧因果,就是落与昧一字之差。”狐狸听到这句“不昧因果”后,说:“我懂了,感谢你让我转迷成悟,我终于可以脱离畜生道,明天麻烦禅师到后山替我收尸。”第二天一早,禅师来到后山,果真见到狐狸的尸体。

·法则

一字之差,道理却完全不同。不昧因果正确的说到,纵使是悟道者都逃不出因果的报应,因为世上没有任何人能脱离因果的制裁,特权也不能置身事外,这才是真正的因果。佛陀悟道后尚且患有十难之恶,六祖慧能圆寂后仍不免遭斩首之报,只因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世间的因果,是一码归一码,不会因为一个人是大修行者,所以就略过不记。

经上有句话:“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来形容缘起中道,其实正是不昧因果的最佳诠释,所谓的因果,应是“因、缘、果(报)”的简称,凡事的成就,免不了主因、助缘及果报等三者的作用,这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法则,就是因果的实相。

·防患

所以日本楠正成将军曾于死前,在衣服上书写了“非、理、法、权、天”五个大字,斩钉截铁地说明人生的终了,还是脱离不了因果的报应。其实举凡世间诸法,无不在因果的范围内,如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就是因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是因果;有情的生老病死、万物的生住异灭,都与因果息息相关,所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我们在生活中修行,强调信守戒律,其目的无非是让我们了解因果,进而深信因果;了解因果就不会有邪见,深信因果才能懂得修行。

所谓“明白因果,就不怨天;了解自己,就不尤人”,因果是自业自受的行为,更是防患未然的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