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信息:我们看历史剧、戏曲,讲的主要是帝王将相改朝换代的故事,其间种种爱恨情仇,都是小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大家试想,这些帝王将相在想象着自己下天下的这盘大棋,所思所动涉及万民苍生。这其实是一种以历史为教材的大格局教育、包含道德,也是政治实践智能的培养。

“以史为鉴”的意识,早在《尚书》(先秦时代政事文献)的汇编论证“以周代商”的合法性时就出现了,《诗经·大雅·荡》则明确有“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说法。晋·葛洪《抱朴子》指出:“前事不忘,将来之鉴也”。唐太宗则将史书的功能明定为“览前王之得失,为在身之龟镜”。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为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而“有资于治道”。

欧阳修等人所编的《新唐书》则指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意即对照铜镜可以整理好衣帽,借鉴历史能够预知世代兴衰,听取他人教训才能明了自身得失对错。这句话,也为后世所传颂。

·善恶

鉴有许多功用,列举三点:

一、以镜为鉴,可正衣冠:古人在大年初一时要“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论语》也说:“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意思是无论身心,都要能恭敬谨慎;我们以镜为鉴,就可以看到自己衣冠正不正?进而有所改进,使自己身心庄严端正。

二、以人为鉴,可观善恶:世上有善人恶人、好人坏人、君子小人、长幼妇孺等,有谓:“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假如我们能以这许多人为鉴,知道如何在善恶里有所取舍,懂得如何在好坏里明白事理,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行止何去何从。

三、以史为鉴,可知兴亡:所谓:“明鉴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历史是我们的龟鉴,你看朝代的兴替、历史的成败、事件的起落、人物的悲喜,所谓鉴往知来,我们可以用那许多的人事物,做为我们的教训,不再重蹈覆辙。

·警惕

时间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看到时间的迁流变化,知道世间无常,没有一样可以久住长存。人有老、病、死、生,物有迁流变化,心有幻想颠倒,世上每个人、每件事,都是在无常变化里流转不停。所以,鉴古洞今,可少走冤枉路;以往鉴来,可谨慎于未来;古人在龟壳上刻上一些好的文句,作为座右铭,叫做龟鉴,引申为观照、警惕之意;古人尚且有自省改过之心,现代人更应有改过迁善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