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信息:“知识就是力量”这句格言最初来源于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著作。培根认为知识的获取和运用,可以使人类掌握更多的能力和影响力。这句格言在后来被广泛引用。
在知识稀缺的传统社会,人们最高追求是“拥有知识”,然而在当今的智力时代,“知识就是力量”依然成立,但已被重新定义,概括起来的转变是:知识作为共享的资产,不再稀缺,知识获取途径,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人类可以学习知识,AI能更深度地学习知识,生产知识也已不再是人类的专属;人们对知识的追求不再只是应考、获得考分、获得文凭、获得学位,而是为了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赋权时代正在向知识的赋能时代转变;在AI加持下,隐性知识变得可访问,独特、非共识、少数的知识得到保真和包容。新开启的世界,让人们可以在无涯的客观知识世界畅游,知识的分科时代正在向知识的融合时代转变。
·事理
什么是知识社会呢?让全民读书,有思想、有智慧、懂得分析事理、判断善恶好坏;人人都从知识出发,不但能包容一家,更能胸怀乡里,以及社会、国家。如此看来,知识可就比金钱更重要了。
知识是人生的动力,人有了知识,可以改变自己的气质;人有了知识,可以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人有了知识,可以为国为民做出许多方案和计画;有了知识,商工的品质就会不一样;有了知识,科学、哲学就能提升。
现在一些政治家由于知识不够,所以搞分离主义、搞闭塞经济,不以全民为主。甚至现在的教育家虽在教人,但他没有想到,知识不光只是用来教人的,而是先要健全自己,让自己成为思想知识的主人。
·融和
知识并非书读得多就表示有知识,知识也并非会说话、会赚钱就是有知识。没有读过书、不认识字的人,他也会有知识。六祖惠能大师悟道,你能说他没有知识吗?捡破烂的王贯英(有平民教育家之称)设立了图书馆,你能说他没有知识吗?王永庆只是小学毕业,却成为台湾的经营之神,你能说他没有知识吗?知识者,明理也。只要他懂得做人的道理,知道群我之间,知道人格道义,知道社会国家,知道大公无私,这就是社会知识。
所谓知识,在个人是有道德的勇气,在社会是有公共的正气,在国家到处都能普及公理正义;所谓知识,要知人、知事、知情、知理、知物、知心,要能融和一切人事理的因缘,再去给人因缘,那才是知识。
我们宁可什么都少一点,但是社会知识不能少,尤其是在AI时代,什么信息看起来都唾手可得,可做人应有的知识我们更要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