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岁末,弥漫着“曲终人散”的氛围,各种离别的情景接踵而至。然而,很少人喜欢离别,因为离别难。

青春年少的阶段性离别是一场场不可避免的仪式,虽充满了不舍,但也带着希望。毕业时的校园走一圈,离别前的深情拥抱,无不寄托着青春的真挚。那时的我们以为离别不过是暂时的分开,并不曾意识到这或许是自己最后一次与某些人并肩而行的机会。所幸的是,中年以后的青春记忆总会被唤醒。同学会上的久别重逢,总让人既兴奋又感慨。儿时伙伴的容颜虽有岁月的痕迹,但谈起往事时,那份熟悉依然鲜活,仿佛青春从未远去。而在不经意间,那些青春记忆又多了一层岁月沉淀的温暖。

成人后,离别变得更频繁。对家庭来说,第一场告别便是儿女独立离巢。父母目送儿女扑翅而飞的背影,是一种复杂的情愫:欣慰而伤感。欣慰的是,儿女以成家立业作为自己的成年礼,意味着他们独立迈向新的人生阶段;伤感的是家从此冷清了。空荡的房间、静谧的餐桌,缺了一角的心。那一角被挖起了的心,跟在绝尘而去的儿女身后,一路随行。离别前嘴角含笑的叮嘱,掩盖了转身后那份深深的牵挂;轻轻的道别,暗藏着目送离巢背影的泪光。离别让父母学会了放手,但儿女往往看不见身后的泪眼,也无法明白“父母在,人生尚有归路”的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