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信息:岩石经过漫长风化形成土壤,土壤里的成份又不断混合、制造,才构成今日能创造生命的地球大地。如果我们将一撮土壤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土里是一个热闹的大千世界,有机物、无机物、动物、植物、矿物;各种液体、气体、软的、硬的物质,都在土里忙碌的活动。

世界知名的当代生物学家威尔森在《大自然的猎人》书中写道:“一公克的寻常土壤,只不过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起的份量,里头便栖息了一百亿个细菌。牠们代表了成千个物种,而且几乎全不为科学界所知。”

有句话说:“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若不是从显微镜观之,谁又能相信?这些微生物肥沃了土壤,让大地成为人类赖以为生的母亲。

·启发

木有本,水有源,树木所以能生长,必定是根木厚实;水流能畅通,必然是有涓涓不息的水源。说到根本,所有的植物,一定要有土壤才能生存,青石板上,长不出稻谷;柏油路上也不能长出米麦,必定要有大地泥土,才能使青草如茵,花朵如织,所以我们保护大地的泥土,也就是对万物的尊重。

分享故事:佛陀有一次用指甲挖了一些土壤,然后问弟子:“我指甲上的土多,还是大地的土多?”弟子答:“您指甲上的土很少,怎能和大地的土比较呢?”佛陀说:“对啊!具足慈悲的众生就像我指甲上的土这么少;而慈悲心尚未被启发的众生,就如大地的土那样多。”佛陀又说:“我们的责任还很重,要教化的众生还很多。大家要发大慈悲心,教育普天下的众生,让他们都能开启心门,爱护一切众生!”

我们时时提醒自己:用爱心对待万物,尊重彼此不同的生态,方能与万物和平相处,共生共荣。

·发愿

花需要人工栽培,需要浇水灌溉,需要阳光照射,并且还要有肥沃的土地,才能绽放出美丽的丰采。人也要有良好的环境来栽培,良师益友来指导,才能有所成就。一个孤陋寡闻、离群独居的人,穷其一生不接地气,成就是有限的。试想,污泥可以生长莲花,沙田可以出产黄金;生活就算给予再大的挑战,我们都要深信,外境的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里一定要发愿,成为一粒有用的种子,日后长成能为大众遮阴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