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驻校作家课程授课,每当谈到什么题材值得写时,总会分享:须从作者与读者两个角度思考。题材定是作者很想写的,同时,也应是读者会感兴趣读的。假如作者只是埋头苦写,全不理读者反应,岂不等于闭门造车!
然而,作者却不一定能见到读者。记得笔者在32年前初为《四方八面》版写专栏时,完全见不到读者。如果说和读者有任何接触,那仅仅是很难得的两三回,他们写信给编者转交作者,抒发共鸣。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已知”的读者除了一些亲人,就只有编者,而如果编者那关过不了,一切都免谈了。
数年后出版第一本文集,出版社安排在书展的一个时段,于其摊位为新书签名。“新”作者没多少人理会。对那些特别来到现场购书并说“喜欢读你的文章”的读者,着实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