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青少岁月对马来半岛北部城镇——太平——的认知,主要来自平面文字。那年头,小学华文课本里介绍半岛风光,有度假胜地福隆港、金马仑高原、波德申海滩、吉隆坡黑风洞、槟城极乐寺,以及太平的咖啡山与太平湖——课文对那座山那片湖的具体描述,我早已忘记,反正太平这地名是嵌入了心坎。

早期的华校教科书因缺少马来亚素材而遭殖民地宗主国诟病,以后便纳入若干介绍半岛风光的篇章,学子们因此得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我得知“太平”这一地理名词,还拜初中一那年校园里的贩卖部售卖《学生周报》所赐,我读了里头的校园佳作,而知道尊孔、坤成、中化等等独中校名,包括太平的华联中学。那时觉得太平位于北马,地理上遥不可及,根本没生出一亲芳泽的念头。

我进入职场后,倒去过太平三两回,吃吃喝喝之余,也明白了咖啡山因山路窄小,只容得车辆单向行驶,不但上下山有时间管制,而且只能乘坐当局的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