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我,岁末的仪式感更在于文化日历上的“字述一年”。此活动以一个字总结一年的重要事件与情绪,写下了时代记忆,也发扬了亚洲文明。
1995年,日本首次推出“年度汉字”,以“震”(阪神大地震)为年度字,开启了这一文化现象的先河。揭晓仪式在京都清水寺举行,为活动赋予了浓厚的仪式感与文化深度。“年度汉字”引起了共鸣,逐渐传播至其他地区,各地在借鉴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特色。
2006年,中国开始评选“年度字词”,并独创“国内字”和“国际字”双向评选模式,以双重视角反映国家发展与国际影响。今年的国内字为“贪”,揭示了社会对腐败问题的警惕与整治;国际字为“倒”,反映了国际关系和经济环境中的动荡与变化。韩国则通过成语总结社会现象。成语“도량발호”(跳梁跋扈)便是社会对权威的嘲讽批判。新加坡的“灾”字则展现了国人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危机的忧患意识。正如李慧玲所言:“灾难不会就此离去,不是因为今年这个字被选上而已。在气候变化的各种影响下,这个字恐怕会长伴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