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故事:“山不让尘,川不辞盈”这句话,出自张华(西晋时期名臣、文学家。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十四世祖)的《励志诗》。其意思是,大山是因为不会拒绝细小的尘埃,所以才能那样的巍峨;江海因为不嫌弃溪流的细小,所以才能如此的浩瀚。寓意着人凡事要从点滴做起,不断积累,方能有所成就。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结果。
张华一生好学,更爱藏书。有一次,他迁徙新居,装书的车就有三十辆之多。天下的奇书、秘本,以及稀有之典籍,几乎都汇集到了张华家中。他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书籍,盈箧满室。当时的著名学者秘书监挚虞,校定官书,也不得不依靠张华的私人藏书。张华以博物洽闻,见称于后世,有“博物君子”之誉,学问都是靠他一点一滴、自励勤学而来的。
·不厌
蝉鸣一夏的绚烂,背后是几度春秋的蛰伏;昙花一现的绝美,背后是无数日夜的等待。我们学习,要精益求精,要学而不厌,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才有求上进的动力,才能再累积学问。我们一旦满足所学,就会生厌停顿。连庄子那样的大哲学家,都要慨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何况一般人对学问,怎么可以浅尝即足?除了知不足,还要不耻下问,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果碍于面子,即使不懂,也不敢或不屑请教别人,那就与精进无缘。
·虚己
《励志诗》的大意;“水靠积少,渐渐成为河,河水清彻,波澜壮阔。土靠垒埃,慢慢成山坡,云蒸翠耸,绿荫婆娑。山大了,继续迎接尘土,海深了,继续容纳小河。人啊,你要宽洪大度,谦虚卑下,拓展德性,检点自我!”
人要学习,知识需要积累,博物必先虚心。有一段偈语这么说道:“成就诸功德,虚己常谦下,如果树繁熟,枝条自低屈”。偈子告诉我们,为人要虚心、谦卑,才能容纳接受一切。一个人经常待人谦卑有礼,并不会给人看不起,反而更容易得到他人的敬重。我们一生的困乏亨通,也是点点滴滴有因有缘促成的,当所学没有受到赏识时,应当思维,我们还要如何精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