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故事: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他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成为著名文学家。

·明理

读书,要读什么书?有句话就指了明路:“有道之书尽读,明事之书多读;闲杂之书少读,邪妄之书不读”。所谓“人不学不知义”,我们不读书就不能明白道理,不明白道理,就不能做个好人,所以人人要读书,这个国家必定有所为。宋朝的文学家苏东坡也说:“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求之无不获者,惟书乎!”

展读一本好书,只要用心,不但可以认识古今韵事,从中汲取前人的知识经验与智慧,博古学今,更可以从生活中去实践,学以致用。孙中山有句名言:“有了学问,便有知识,有了知识,便有方法”,有了方法,小可以独善其身,大则可以兼善天下。因此善于读书,不但可以求取新知、增加深厚度,同时在为人处事遇到困境时,可通情达理,以转念净化身心。

·洞澈

当我们步入书海,无论是在闲读中品味到作者曾体味过的思想,或在精研细读中与古今智者的对话,作千古及世代的交流,若能从中获得如久旱逢甘霖般的喜悦时,别忘了将书中重要的精华部分记录下来,它可成为日后的养分,生命的智慧。

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读死书,也不会死读书;他会洞澈世事,明晓世情,凡有所做,必然观照全局,而且在不违人情事理、且又不媚俗讨好的前提下,务必做得让大家皆大欢喜。这种“和而不流,流而不俗”的处世,就是一种人生历练后的圆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