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信息:当代知名艺术家张大千一度出家,遂以法号大千名世。他从1940至1943年间,耗资五千两黄金借贷,在敦煌面壁摹写,共摹写完成各时期代表性壁画276幅,举办近200场世界画展,宣广敦煌,成就大千盛年,精丽描绘之敦煌壁画世界。
张大千在敦煌写摹,洞悟法相庄严的精随,强调“师古人之迹,先师古人之心”。他敦煌壁画的临摹,属于整理研究性临摹,是对壁画的残损部分进行有选择性的造型复原临摹方法,以形写传神之“气韵生动”线描为主要特点与审美核心。
这些作品,为后来敦煌壁画修复的临摹、宣传、维护,提供了参照依据与贡献,为敦煌学研究与华盖(在古代是一种常用体现世俗政权等级威严的仪仗器物)考证,提供全新突破及重要的时代意义。
·瑰宝
享誉世界的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等石窟中的壁画,为中国绘画史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历代名画记》记载,在西安、洛阳两地就有数百片绘有极乐世界、地狱变相图以及佛陀、菩萨等图像的壁画。可惜这类作品今日几乎已荡然无存,所幸在丝路途中的敦煌石窟还保存了丰富的佛教壁画资料,因此可以说,佛教绘画不但丰富了中国的绘画艺术,尤其石窟壁画更发挥了保存中国文化的功能。所谓“佛手婆心”,一向被人喻为不但是美,也是慈悲和智慧。在世界上,表达佛手之美的地方,最多的就是敦煌宝地,那里的石刻、绘画、浮雕,堪称世间的瑰宝。根据统计,如果将这些壁画连接起来,至少有五、六十华里(1华里等于0.5公里),因此被誉为“墙壁上的博物馆”。
·内容
莫高窟的壁画内容,可分为五项:
一、经变:经,乃佛经;变,是变易。意思是把佛经中的种种故事,变成形像化的图画。画师们运用丰富的想像力,将经文的情景以生动的描绘技术表达出来。这种壁画是莫高窟最主要的部份。
二、本生故事:为释迦牟尼的前生事迹。在过去世中,佛陀曾生为国王、王子、比丘、长者、商人、鹿王等等,但每一世他都是行善布施,为众生服务,因此发生许多感人的故事,这正是本生故事的内容。
三、尊像图:包括佛、菩萨、阿罗汉、说法图等各种图像。画师将人物的特色,以巧妙的方法描绘,让人一眼便能看出画中所代表的意义,如仙女图的飞天,画师在仙女身上画上两条飘带,以飞腾的身姿挥洒仙女飞翔的神韵。
四、供养人像:凡是捐资建窟或布施供养的功德主,在图龛的下方绘上供养者的人像或刻上“一心供养”的字样,以示洞窟是其所供养。供养人像的衣冠,具有相当的真实性,对古代衣冠服饰的研究有莫大的助益。
五、图案装饰:为了增加描绘的绚丽,以图案装饰来凸显壁画的多采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