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的资产阶级小姐波伏娃如何变成女性主义的旗手,《青春手记》告诉你。波伏娃这套早年私人日记的整理和出版,不仅提供第一视角的心路历程,而且打了大量完成时态的传记文本的耳光。
日记的出版,生动诠释了波伏娃自己的名言,女人不是生成的。波伏娃小姐就像个动词,活跃在各路人马的人生里。就以她的情感生活为例,花花公子也就左右手,波伏娃十个手指都排不过来,拇指萨特,食指拉马,中指莎莎,无名指雅克,小指上还有几个保罗,她一边感叹,“为什么萨特要插在我们中间”,激情表达“雅克我爱你”“我的拉马,我的王子拉马”,一边每个字都真心地写下,“萨特是尘世中所有其他的一切。”
每次,人生遭遇核爆,生命发生断裂的时候,波伏娃都求助日记,她的日记里也因此有巅峰到悬崖的落差,有最大幅度的波伏娃。从“甜美的出生困惑”,到战争打破日常,到阿尔及利亚的悲剧让她与同胞渐行渐远,她都诉诸日记。而这套从1926到1930年的日记,则让我们一睹她思考方式的形成:永远建构选择项,而且,她也从来不怯于质疑自己,在这点上,她比后代女性主义者走得更远,因为她总是首先站在个体的立场,而不是女性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我是作为个人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女性主义,性别斗争在那时候对我而言没有任何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