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演员,演戏其实是件很本能的事——除了情绪价值是一般人不能体会的内耗,基本上这职业还是属于养尊处优或被呵护的。然而,我不知道为何决定当制片人,突然发现“简单”一词在我面前完全不成立。你可能以为,制片人只是个高高在上的角色,但实际上,你得做一堆从卖票到买设备等的杂七杂八事,感觉比拍电影还要复杂。
这次的路演,正是“制片人”生涯的开端。虽然我是电影的主演之一,但此次我得从演员的“舒适区”走出来,站在前台,成为制片人的“活招牌”。这不光是个“演员转型”故事,更是一次我向社交恐惧症宣战的战斗。
路演中发生很多“精彩瞬间”,这些都比台上的表演精彩,比实际氛围还“真实”。第一次站上舞台跟观众互动时,我差点以为自己脑袋被关进冰箱。不知道是太累的关系,还是因为这部电影在我这段时间的生活里重复性太高,要找些爆点,跟观众聊点深刻的东西,结果硬是聊成了“天气好像特别适合吃炸鸡”的话题——因为我真的太紧张,没法集中注意力,所以我要么冷场,要不就是总会突然把话题聊开,然后无法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