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一本又重又厚的大红书“The Singapore Red Data Book”,这是2024年出版最新版本的新加坡物种红色名录。本地研究人员经过三年半的调研和评估,在书里收录了我国超过7300个物种,并介绍了它们的生存状态。

一些物种虽然以新加坡命名,但它们大多躲在保护区里的深山老林,一般人去不到,也没见过,比如新加坡淡水蟹(Johora singaporensis)、新加坡姜(Zingiber singapurense)等。竟然还有一种新加坡榴梿(Durio singaporensis Ridl.),生长在原始森林里,果实成熟时会在树上爆裂,但这榴梿没有果肉,因此无法食用,马来人称之为Durian Daun(叶子榴梿)。新加坡榴梿以植物园的第一任园长亨利·李德里(Henry Nicholas Ridley)命名,1916年他在《皇家亚洲学会海峡分会杂志》上首次描述这新加坡和南马的野生榴梿特有种,并提到它生长于武吉知马、宏茂桥、实里达和新山等地。

榴梿属普遍上被认为源自婆罗洲和马来半岛,共有约27至30个物种,单单是婆罗洲就有近20种,其中只有约6种因为长有饱满的果肉,因此可以食用。新加坡一共有三种野生榴梿,除了新加坡榴梿之外,还有一种橘红色长椭圆型的Durio griffithii,长相怪异。另一种就是目前最具有商业价值的普通榴梿(Durio zibethinus L.),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各种名种榴梿如猫山王、黑刺等,其实都是普通榴梿的栽培品种。根据新加坡植物园的期刊“Gardenwise”,目前全球约有500种栽培品种榴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