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故事:汤圆又称元宵、圆子、团子,华人讲究团团圆圆,过年总要包圆子、吃圆子,所以各地都有元宵节吃圆子的风俗。过去,在中国大陆有以野菜──荠菜制作圆子,美味可口,又富年节气氛。
每逢过年时,大大的圆子,一个人吃一个就饱了。甜的圆子,或者咸菜口味的,都能够研究一下,把这个技术传承下去,也算是一种贡献。
元宵吃汤圆,有特别的含义。俗话说:“吃圆仔呷落加一岁”;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的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所兴起的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板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软糯,回味无穷。同时,汤圆象征合家团圆美满,吃汤圆也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备美食。
·食俗
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大年初一过后最引人注目的节日。古人称正月为元月,夜也称宵,元宵就是指新的一年中第一个见到圆满的明月的晚上,意味着新的一年里团圆美满,因此元宵节也称团圆节。旧时的春节活动,通常从腊八开始到元宵节才算正式结束。过了这一天,一切生活又恢复正常。所以,人们多把握这一天尽情欢乐,其热闹的气氛不亚于大年初一。
正月十五吃元宵,从古至今都流行的食俗,史料记载,宋朝已经有了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圆滚滚的元宵最初被称为“浮元子”、“圆子”,后来改名为“元宵”,其中“元”与“圆”同音,寓意“团团圆圆”,正月十五吃元宵,代表了人们希望家人团圆和睦、幸福快乐。
元宵和汤圆虽然同为元宵佳节的食俗,但还是略有差别,元宵是做好的馅料放入糯米粉中一层层滚出来的,馅料有黑芝麻、花生、五仁、山楂等甜口的,更受北方人欢迎。汤圆则是用糯米面团包成的,馅料相对更为丰富,有甜有咸,南方人更偏爱汤圆,不过不管是元宵还是汤圆,都是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感受
所谓“人间至味是团圆”,幸福,不是状态,而是一种感受”;年也是平凡日子,只是因为有了家人的陪伴显得更加温暖。只要我们懂得珍惜拥有,日日都是好日子,天天都都是好天,而元宵节吃汤圆,最大的意义还在于,要我们特别珍惜团圆的氛围,因为人生无常,时间一过,人事变迁,当年的团圆可能就是大家最珍贵的回忆。所以,我们都要以感恩心珍惜当下的每一刻,让元宵的温暖不只限于吃汤圆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