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故事:因为祖父一句承诺,中国湖北省西南部建始县三里乡村民万其珍,在大沙河渡口义渡数十年,风雨无阻,分文不收,续写万家祖孙五代人、150年的义渡传奇。这份信念来自万家人对当地乡里的感谢,若问要划到何时?一家人答:“一辈子。”
83岁的万其珍,是万家第3代摆渡人,自祖父从江汉平原举家迁移至此,一家人持续为村民免费渡河。万其珍从小跟着叔父辈学到一手娴熟摆渡技术,1995年,他从叔父手中正式接过篙杆,也接过万家的承诺。
这段故事还要从1877年说起,万其珍的爷爷万作柱为躲兵赋,从湖北省监利县举家迁到这里。当地百姓不排斥他们是外乡人,还提供很多帮助,这让全家人十分感动,决心要为村民们做点事。
会划船的万作柱,见村民每天去河对岸的农田要绕路十多公里,相当不便,为报邻里关爱之恩,他就变卖家当做了一条船,送村民过河,并承诺不收取一文钱。因此,从万家爷爷到万其珍的父亲、小叔,再到万其珍及儿子万芳权、孙子万秋林,一家五代人在近150年,维系万家义渡传奇。
万其珍说,过去高峰期,一天有近200人过河;而现在,每天仍有20多人过河。原来,渡口已变得现代化,修公路、兴建旅游公厕,村民开起农家乐,昔日偏僻的渡口,如今成为大众了解义渡精神的旅游景点。
年迈身体不允许万其珍再长时间握篙杆,但一家人忠义精神仍蔚为佳话,当地电力公司的青年义工培训,其中一站就是赴渡口,听取这家人坚守承诺的精神。
·甘心
自古以来,华人尚义。老百姓对社会有贡献者,称为义民;士林学者春风化雨,义务兴学者,称为义教;侠客行世,除暴安良,称为义侠。万先生五代人帮助村民过河,那就是义渡。
在古代,如果把自己种的稻米供给贫苦人,田地就叫义田;我们造一口井,供给大家水源,这口井就是义井;甚至我建房子,供给无家可归者一个住处,就是义庄;我做好事,称为义举、义行、义人。总之,凡是对社会人类有贡献者,都称之为义。“义”的好事,不是每个人的分内事,而是心甘情愿地为人付出,超越一般人情。因此,义工很伟大。
·善美
有些人贪欲心很大,想要的很多,代表他很贫穷。假如你能够什么都不要,只管服务、给人,就表示你很富贵。例如我给你一个笑容,表示我有很多欢喜;我给你一句好话,表示我有很多好话;我替你做点好事,我这双便是富贵手。这些也是行义的方式。
自古以来很多大德、法师、大善知识,都是人间的义工。我们向他们学习,不一定要做大学教授,长于学问;也不一定要做企业家,长于赚钱;做一个小人物,虽说是小人物,但能够替人倒一杯茶、替人添一碗饭、给人一点欢喜,欢喜是很伟大的。一个人即使再富有,如果待人刻薄,就没什么了不起;假如是个小人物,能待人好,做人间义工,把欢喜、善美布满人间,在别人眼中,他也会是个大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