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的生活会被记录下来?以往人们普遍关注宏大叙事,关注政治变迁、朝代和王权的更迭,认为王侯将相一类有名气的人才值得被关注。这也是受到档案的限制,因为史家往往不会记录小人物平凡的一生。但如今历史学界的趋势更多侧重于微观史,无论是欧洲史还是中国史都喜欢从小人物身上挖掘更广阔的世界,继而衍生出全球微观史之类的学术领域。
找到称心如意的档案是一种天大的运气。我们往往揣着问题意识申请学术资金然后走进档案馆,结果发现找到一堆没有用的或者和自己想法有出入的历史材料。在真正前往各地的档案馆查资料之前,我曾向许多学长学姐和老师们取过经。年轻一辈的老师传授给我的第一条秘诀是关于食物的,然后兴致勃勃地告诉我这个档案馆或者图书馆旁边哪里有咖啡馆和餐馆,比如伦敦Wellcome Collection楼下咖啡馆的咖啡很醇厚,可以撑一天。查档案是一种另类的体力活。档案馆有自己规训学者的方式。工作人员不允许带书包、水和食物进专门查看资料的房间,因为纸质档案往往非常脆弱。
坐在档案馆里一坐就是一下午,学者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查阅和拍照记录最多的资料,但坐三四个小时不动导致我腰酸背痛。相册里经常一天能拍千多张照片。最好能随身带一个手机支架,有些档案馆会配备这些工具。查档案何尝不是对历史资料的二次破坏。令我比较惊讶的是英国档案馆允许不戴手套触摸上世纪甚至几百年前的纸张和书籍。随之而来的是覆盖着时间尘埃的微小颗粒进入到我的胸腔里令人难受,只能第二天开始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