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参与聆听了《我们唱着的歌》导演邓宝翠的另一个剧本分享会《棺材太多洞太少》,对剧本成戏充满期待。当天,导演找来了当年郭生身边几个学生伙伴艺冰、德亮、悦娟、世彬、家强和几位剧场朋友一起朗读新剧本。导演创意十足,将宝崑的几个剧本人物贯穿在一起自成一幕剧。意念听来令人着迷,可惜当天少了一个穿针引线的灵魂人物,否则在导演创意基础上,结合这群资深剧场朋友一人一句的交流,应该会激发出更多意想不到的情节火花。

答客问环节时,有个正在修读中文戏剧充满理想的女生好像问道,她们这一代人要如何重现中文剧场的光辉和情怀之类话题。当天好像有人回答了,也好像没有人回答,我想作为那一代曾经跟他们混过一小段时光的叔叔就在这里稍微补充一些吧。您千万不要因为剧场是件很酷的行业,在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时就随便投入这艺术工作。你要知道叔叔那一代人都是有练过的,至少我们都练过怎么挨饿,怎么过着物质匮乏但精神饱满的生活方式,怎么接受冷言冷语面对现实的冲击。所以,你要注意的不是中文剧场语文的兴衰问题,而是怎么学会那一代人的气节和热诚,在没有太多资源支持下,如何坚定的做好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文化工作。

接下来另一个“傻姑娘”晓义说他看到了郭生时代剧场伙伴久别重逢的热烈情形,有点感动也有点感伤,话音刚落即引来一阵笑声。其实在我听来,这些笑声多是一种无语的感慨而非喜乐的回应。不是笔者不感伤,而是我们早已过了感伤的阶段。很能理解他的感受,若不是有这样的性情,我想他也不可能选择走进剧场,且还坚持了那么多年?郭生若是还在世,应该会很疼惜他诚如疼惜当年那一大批跟着他义无反顾地走入剧场的少男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