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故事:慧能(唐代高僧)在一个百姓家中借宿,休息时听见有人诵经。他仔细一听又有些不对,于是起身走到诵经人身旁,问:“你常诵经吗?” 诵经人答:“是的。” 慧能又问:“那你是否明白所诵经文的意思?” 诵经人摇头。

慧能于是就诵经人刚才持诵的那段经文,为他解释:“当在忙碌于追逐虚名浮誉的过程中慢慢变老,不知不觉已白发苍苍时,我们会想要什么?当生命的火花在释放了最耀眼的光芒后逐渐暗淡,直至即将熄灭时,我们会期盼什么?当埋葬在坟墓里的尸体开始腐烂并最终化为尘土,生命归于虚无后,人们会在哪里?”

慧能的一席话,让诵经人如拨云见霁月,天地顿时清朗。接着,诵经人又向慧能请教经文中几个字的意思。慧能大笑说:“我不识字,只能直接给你说经文的意思。” 诵经人吃惊地问:“你连字都不认识,如何了解经文的意思?” 慧能答:“佛法的玄妙不关乎文字,领悟要用心,文字只是帮助你理解玄妙义理的工具。”

·慧命

一般人的生活,自然是天天要过日子。然而,如果我们没有用心去理解生活,那么,我们很可能就只有一个下场,日日为柴米油盐烦恼,妄想纷乱,然后身体不断地新陈代谢,之后就是衰老,再然后就是无常到了,有些空过日子的感觉。

而另外一些人过日子,就是超越时空,已达到不起分别的修行境界,不会刻意分别今天、明天,只是全心为践行生命的价值而努力。譬如孔子很好学,所以“发愤忘食”,“不知老之将至”,他有济世行道的精进精神,十分爱惜时光,点滴无漏,废寝忘食地为理想而努力,甚至不知道自己年岁已老,这是超然的人生。

当我们在想到底要过什么样的日子时,不妨自问:什么是“我”?头是“我”吗?还是肝、脾、胃哪一项是“我”?如果能用心去引导我们过有价值的生活,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一般人的因忙忘时,还有圣贤的发奋忘时,虽然都是过日子,但是其价值完全不同。我们能“多用心”,就能日日灵巧,增长慧命,否则空得人身,那不是很可惜吗?

·无住

如果我们的心能够在无住中生,这心便可遍通一切处、一切时,不仅可以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等三际,更可畅达十方,横遍六合。反之,我们的心由于有所住,有所分别,便执着于某一处、某一点,而无法遍处融通。“无”并非是没有,“无”中反而更有、更多、更丰富。

人们常喜欢争取有的,其实“有”就是有限,“无”才是无限,在无中永远无人能和我们相争。前贤所谓的“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等道理都是相通的。这些道理听起来玄妙,也要我们通过生活的磨砺,让心去慢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