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童子们嘴边老挂着“可恨秦始皇,烧书烧不尽,害我读书苦”的打油诗,书让人苦,是不少人的心声。但随着时代向前滚动,那曾经的“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再也不是百喝不腻的心灵鸡汤,“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早起晨读古训,渐渐成了一则远去的传说。

不同时空,事物的遭遇往往天差地别。书籍的命运也常随星移斗转,功能与价值时起时落。太平年头,书中自有黄金屋,倘若“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书册简直成了摘取功名的《葵花宝典》。

书籍在人世间的地位原本崇高,焚膏继晷勤读积累的那点书卷气,一旦遭逢连年兵燹的腥风血雨,身价立马重摔暴跌。当泯灭人性的战争狂魔杀红了眼,手无寸铁的草民能保小命已嫌奢侈,也就顾不上书籍熏陶性情的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