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信息:现在很多人一提到“笔记本”(notebook),脑海里冒出的是功能强大的电子笔记本。然而,在电子笔记本还没有发明时,最多人使用的,就是活页笔记本。一直到今天,还有一些人坚持用活页笔记本,而它可拆开纸张的功能,也是许多人认为比起使用电脑笔记本,来得更加让人留下深刻记忆。事实上,活页笔记本可以随时拆解、重组,用它来记录,实质是把人的创作过程分解,先化整为零,再化零为整。

用活页来写作,被人称为是“卡片写作法”,这个创作法最著名的使用者是作家纳博科夫(20世纪俄裔美国小说家),他的富有争议性的作品《洛丽塔》(Lolita)就是这样写出来的。1967年,《巴黎评论》记者采访他,记录了其工作场景:“纳博科夫的写作方式,是先在索引卡上写短篇故事和长篇小说,在写作过程中时不时打乱卡片的顺序,因为他不想按照情节发展的顺序写作。每张卡片都会重写很多遍,写完后,卡片的顺序也就固定了。”

纳博科夫形容自己的创作就像“填字游戏”,碰巧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到了一定数量,就将它们“缝合”起来,有点像玩乐高积木。

·价值

袁了凡(将一生的体验写成著名的劝善文《了凡四训》)有“功过格”,每天做了什么善事,动了什么坏念,在他的功过格里都一丝不苟的记录下来,每日检查,以增进品德,就如现在的活页笔记。现在我们拥有活页笔记的人,有像袁了凡先生一样,确实地记录纪录自己的功过吗?

有的人欢喜写日记,但是日记里写的都是别人如何不好,自己又是如何的好,所以没有进步。有人写日记总是不敢把自己心里的思想,确实地搬出来,仍然有所隐藏;不敢记录真实,这样的一本活页笔记还有价值吗?

因为吾人的真心不容易发觉,所以就影响到吾人语言是假的,行动也是假的,活页笔记也是假的;因为是假的,于己于人究竟有多少功用呢?

·创新

活页笔记一般只是用来记事,若能用来记言,就比较进步,如果能记心、记思想,又更有价值。我们应好好运用活页笔记,让我们每天进步,从我们的一字一句、一行一页,让我们今日新、明日新、日日新,一天天往新的境界迈进。千万不能让我们的活页笔记像现在一般人开会: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活页笔记所记的东西是死的,人要活用,才能成为“活”页笔记。可不能让它成为不生不死的东西,那于吾人又有何益处呢?活页笔记既然是活页,就表示可以撕去,可以保留,也可以增加。就如人的坏习惯可以革除,好的品德可以增加。“活页”两个字对我们是一大启示。

凡是活的,就像流水,又像风吹,就会清洁,就能流通,就会有生命。所以活页的生命,就是要不断的修正,不断的加强,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