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故事:晏婴是春秋后期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他以其廉俭、智慧、谦恭等著称于世,为齐国中兴立下大功。晏婴的生活俭朴至极,甚至与其身份格格不入。在吃的方面,晏婴不吃山珍海味,甚至“食不重肉”,而是吃“脱粟之食”、“苔菜”,过着“食菲薄”的生活;在穿的方面,晏婴不着锦衣轻裘,而是穿“缁布之衣”,甚至穿一狐裘竟至三十年。
在住的方面,晏婴不住华屋豪舍,而是安居于陋仄之室。对于糟糠之妻,晏婴也是不离不弃。当齐景公见其妻“老且恶”,欲以“少且姣”的爱女嫁给他时,他委婉谢绝了景公的美意,坚辞不纳。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君主的赏赐面前,他也毫不动心。一天,晏婴刚坐下来吃饭,景公派来找他商量国事的使臣到了他家。晏婴听说使臣还没吃饭,便分而食之,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婴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就把这个情况告之景公,景公自责地以为晏婴生活极贫,便马上派人送去一千两黄金和一千石粮食,不料晏婴却三送不受。景公也曾多次为他调换房子,都被他谢绝。这样的事例多,均可反映晏婴的尚俭,并非空洞说教,而是实在地发自内心的行动,是其生活的日常,更是几十年来如一日的坚持,由此就使得晏婴之尚俭极其鲜活感人。
·拿捏
欲望是什么?是除了必需品之外的奢侈品、装饰品,只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或撑场面用的东西。然而,在现代社会,在不同的场合、人的不同的地位,为了配合当时的环境因缘,还是要有一定程度的庄严,那也可算是一种需要,但是,我们还是得从“尚俭”的角度着眼,做到分寸拿捏得当,千万不要给人“炫富”的感觉。
其实,我们的生命中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只是从主观的立场看,才觉得没有了这个那个会很空虚,觉得活的没有意义,这纯粹是个人的价值判断。所以,如果只是讲“需要”,定义非常模糊,在衡量与“想要”间的差异时,应分别从自我观点,以及总体客观的立场同时来考量。只是要记得的是,节俭不应是一种惺惺作态,也不是偶一为之,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立身处世之本。
·想要
地球正面对生存问题,地球暖化对人类所带来的影响非常巨大,我们在当下,所要做的一切,应该从“心灵环保”的角度出发,一方面保护我们的心不受环境的污染,增强对环境的“免疫系统”;一方面内心不会有贪心、滥用等种种不好的心念,使得环境变得更糟糕。
我们可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清楚知道自己的“需要”,化解个人欲望的“想要”。在人生的过程中,若能清楚明白需要和想要的差别性,便能有明确的方向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