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聪明而懒惰的动物,再加上我们对效率的执着追求,越短越简单越好,这种思维也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语言——缩略语因此大量诞生。在多语并存、多元文化交融的新加坡,缩略语如HDB、CPF成了沟通桥梁。我身边不少年长者虽然可能说不出完整的“Marina Coastal Expressway”,但他们对MCE这些简称却了然于心。

本地美食的名称似乎也在走同样的路数:BCM(肉脞面)、CKT(炒粿条)、BKT(肉骨茶)……而我最钟爱的是HKM——福建炒虾面。

以我个人的经验,每当与亲友聊起哪家小贩摊最地道,HKM总是话题常客。福建炒虾面是一道以黄面与米粉混搭为基础,并加入食材如虾、苏东、蛋、三层肉等烹调而成的食物。厨师会分几次将虾壳与猪骨熬制的浓汤淋在面上,盖上锅盖,让汤汁深深渗进面条,形成特有的“湿炒”口感。上桌前配上参峇辣椒、酸柑和邪恶的猪油渣,是再经典不过的南洋风味。采用乌芭叶是最传统和完美的打包方式,现几近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