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故事:春秋时代,齐、鲁两国在长勺(今山东省济南市)交战,庄公与曹刿共乘一辆战车。战事一开始,两军摆好阵式,要决一死战。此时,齐军擂响战鼓,大举进军。庄公见状,正要传令击鼓,曹刿阻止。一直等到齐军擂了三次战鼓,曹刿才对庄公说:“是时候可以击鼓进攻。”庄公这才下令,只见鲁军战鼓一响,士兵们冲锋陷阵,奋不顾身,将齐军打得大败而逃。

庄公见齐军败逃,正要下令追击,曹刿又阻止,说完,从战车下来,查看地上齐军战车车轮留下的轨迹,又登上战车,在车前横木上仔细眺望齐军,过了一会,才对庄公说现在可以了。于是,在庄公的号令下,全军追击战胜齐军,将其赶出鲁国国境。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亲自向曹刿请教。曹刿说:“打仗依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兵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衰退了些,等到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可说是消失殆尽。当敌方的士气消失时,趁这时候击第一次鼓,我方战士士气正旺盛,必定会战胜敌人。此外,齐国是个大国,用兵难以捉摸,眼见是败逃,恐怕有伏兵。我查看他们车轮的轨迹错杂溷乱,又望见他们的军旗东倒西歪,确实是大败而逃,所以才请您下令追击。”

曹刿对胜利原因的分析,为兵家所称道,尤其是“一鼓作战,再而衰,三而竭”的论述,更是成为名言古训,成语“一鼓作气”即源自于此。

·目标

我们到哪里都应有一个目标、起点,要朝目标往前走到底;不要停在半路,停在半路比走到目标还辛苦。就好象爬山的人,要不就留在山下,要不就一鼓作气到山顶上。否则停在半山腰中,石头若滚下来,岂不是很危险?

人要顺势而为,顺势是随顺因缘,懂得乘势随缘的人,一切事业容易成功;如时机因缘不到,一般说逆天而行,就是不懂因缘,自然到处阻碍重重。

·忍耐

幼儿以啼哭为力,然而一旦流出眼泪,力气也耗尽了;妇女以娇媚为力,然而一旦使出娇媚,气势也消失了;莽夫以拳头为力,然而一旦伸出拳头,正气也瓦解了。唯有真正的菩萨行者,他们以忍耐为力,以慈悲为力,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所以能一鼓作气,排除万难,成就福国利民,饶益众生的丰功伟业。

然而,一鼓作气之前,忍耐以取得最佳时期是最难的,需要不断学习、突破;在生活当中,要以“生忍”酝酿耐力,“法忍“是在转识成智,用善法所产生的智慧;“无生法忍“则是随缘随处能洞察一切事物本不生灭的自在境界。

能够拥有“生忍”,就具足面对生活的勇气;能够拥有“法忍”,就具备斩除烦恼的力量;能够拥有“无生法忍”,则显得自己已可以义无反顾,而这些都是需要时间来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