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翌日,我在组屋区的咖啡店遇见糟老头。寒暄两句,他便聊起前些天到骨灰厝凭吊,第一次没给祖先烧点冥纸衣物。问何故?没意思。一来当今管理处已不让焚烧内装衣物财宝的“纸箱”;二来即便是一般金银纸,也不能自己动手,必须悉数交给工作人员处理。每年看着职工把这些纸品往火里扔,自己献上的心意各奔东西,心里就不舒服,便罢了。宁可求先人谅解,清明正日在家祭时痛快地烧。糟老头说至少焚烧前可以在地上画个圈,定下楚河汉界,确保子孙们拳拳盛意奉上的财物不会落入他人手里。而焚烧后能撒酒一圈,结束一次庄重的祭祀,那满满的把酒酹地仪式感,才叫敬重。

骨灰厝不让烧“冥纸箱”,因为纸箱里的纸品用料与一般金银纸有别,箱子本身的纸质也厚许多,将它投入熊熊烈火,不易化为灰烬。当今的祭祀纸品,还真是五花八门,单单印着地府银行的冥钞,其面额之大,叫人无法抗拒诱惑。姑且搁下焚烧冥钞是否迷信不说,焚钱祭祖的那份心意还是闪闪发光的。先人当了一辈子凡夫俗子,物质生活多半匮乏,往生后子孙们跟随世俗烧金烧银表情意,也就没有置喙的必要了。

说冥钞,我想起“钱不够用”这句众人感同身受的生活怨言。半世纪前,冥钞以万元面额赢得众生青睐。想想阳世富者寥寥无几,黎民在捉襟见肘中过活,但觉银两积攒不易,万元面额大钞,死活都不曾见过。阴阳两隔之后,能以万元大钞寄情达意,简直是天降甘霖,告慰了先人,也慰藉了自己。偏偏通货膨胀持续让人感受钱不够用,曾几何时,万元冥钞已经失宠,香烛店摆卖的,尽是亿元面额大钞。即便是先人生前尚未面世的物品,网络时代的电脑、手机、A卡B卡,都能在香烛店里添购补上。时代向前滚动,祭品自然及时跟进,改善阴府生活,也是阳间子孙心头的大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