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林路家族多年,特别是他的十一子谋盛(1909-1944),关于这位华人先贤的生平论述,大多集中在他领导136部队抗日,在怡保日军监狱牺牲的英雄形象。每每看到他的相片,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甚至有些消瘦的模样,很难想象是位意志坚强的战士。作为林路的第一个亲生儿子,林谋盛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在短暂的35年生涯中,他更多的是作为儿子、弟兄、丈夫、父亲,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精通华英双语的成功华商,他所经历的成长、求学、婚姻、工作的丰沛人生,在他作为抗日英雄的讨论中长期缺席。

一直想要写一本书,关于林谋盛与他的家人,虽然陆续发表过若干文章,也在国大中文系以专题讲述过其家族史,然而,越深入的研究总是带出越多的问题,以至于拖延至今。

林谋盛看似清晰的生平时间表,每一阶段都是模糊不清的,他的跨国经历并非今人所能想象——出生成长于福建南安偏僻的乡村后埔,移居厦门鼓浪屿公共租界进入英华书院就读,南来星洲进入莱佛士书院学习,继而北上前往香港大学深造,返回星洲继承家业,娶妻生子辅育弟妹,成长为华社的少壮派领袖,在中国、印度与马来半岛渡过生命的最后两年多时光。二战期间林谋盛作为马来亚战区的中英联络官,被国民政府追封为陆军少将,在马来亚动荡的年代里,他的国族身份与认同是敏感的,相关的档案资料亦不容易获取。关于林谋盛的个性与生活的记录,除了逃离星洲后所书的日记与写给妻子的诀别信,散见于媒体报道与家人战友的回忆录,要构建其较为完整的生平事迹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