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记录了20年医疗长跑的电子书《当妈妈摔倒时》(When Mama Fell),让我重新审视了新加坡医疗体系的复杂与温情。作者 Bertha Henson、前《海峡时报》记者以看护者的视角,细述了她母亲从2003年至2023年的医疗经历,揭示了保险机制、公私立医院差异及患者面临的现实挑战。
故事始于2003年,作者的母亲在新加坡中央医院接受膝盖关节置换手术,2005年再次接受膝盖手术。2015年,腿部疼痛复发,确诊为腰椎管狭窄症。2016年,她在中央医院接受了手术,因入住B1病房,终身健保(MediShield Life)未能全额覆盖全部费用,需自付数千元现金。手术后,母亲通过理疗和脊椎按摩逐步恢复。2018年,作者为了更好地看护母亲,搬进她的五房式政府组屋。她也同时通过“建屋局的家居改善计划”,增设了扶手及厕所里一些适老的设施,母亲一度恢复良好。
然而,好景不长,母亲左腿疼痛复发,逐渐依赖轮椅。作者在朋友的推荐下转而求助私立医院,接受脊椎药物注射,费用高达两万余元。此后,母亲尝试综合治疗,包括NTUC健康中心的理疗、私人理疗、中医及樟宜综合医院老年专科,费用部分由保健储蓄(MediSave)、政府补贴及现金支付。作者还为母亲购置了政府补贴的电动代步车(P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