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碰到人,最常问与被问的一句是“你哪里的?”。大选投票日就在今天,有些人是拥有丰富投票经验的“老鸟”,一些则是首投族“菜鸟”,10年后再有实体群众大会,热闹沸腾后冷静稍息,选民今天浩浩荡荡或三三两两到投票站,投下神圣一票。

手上那张尚未盖上印记的空白选票,轻于鸿毛也重如泰山。我记得上次去投票时,一个uncle气急败坏上前来,问我“投注站”在哪里?我笑答你是指“投票站”是吗?哈哈哈,他顿了顿恍然大悟,我们也笑成一团。

现在回想,谁会“冻蒜”(中选),未来会发生的事,确实没有人能真正说得准,uncle好像也没错。竞选期间,实质接触的、网络上viral的、媒体报道的,看到听到很多声音,还没在选票画下那刻,感觉都虚虚的。无论投什么政党或候选人,都希望那一票经过深思熟虑,也是每个选民当下,自己所能做出的最佳选择——The best informed decision made at that point of time.

严肃课题是轻松影视题材

投票关乎国家未来,是严肃课题,但其实也可以是轻松的影视题材。

想起Kevin Costner(凯文科斯纳)在2008年美国选举时主演的一部癫狂喜剧《关键一票》(Swing Vote),刻画一个乡巴佬因选票出错须要补投,手握一票的他,竟成为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人物。当时的应景电影还包括HBO电影《选票风波》(Recount),回顾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闹得沸沸扬扬的佛州计票风波。

翻查了一下,其实关于选举的影视作品还不少,大都来自欧美、港台和日韩。

1997年的美国黑色喜剧片《笑掉狗大牙》(Wag the Dog)描述大选在即,一个虚构的美国总统为了转移公众对性丑闻的注意力,雇用好莱坞制片人制造一场虚构的战争。1998年的《风起云涌》(Primary Colors)则以虚构的总统候选人“Jack Stanton”为原型,描绘了竞选活动的复杂性和候选人的个人生活。

2011年的《选战风云》(The Ides of March)刻画Ryan Gosling(莱恩葛斯林)饰演的年轻人为某总统候选人助选,最终却成为权谋牺牲品。电影深刻描绘政治人物的心理,入围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

2014年有《国定杀戮日:大选之年》(The Purge: Election Year),影片改玩血腥惊悚,刻画美国将举行总统大选却碰上杀戮日,华盛顿特区陷入混乱,引勇者出来捍卫秩序。

金马影后李心洁2014年在港剧《选战》中饰演参选特首,影片刻画竞选期间人性和私利的纠缠,也展现社会现实缩影。在此之前,以选举为题材的剧集在华人影视圈未曾出现。

韩国女星罗美兰在2020年的疯狂喜剧《正直的候选人》中饰演从底层爬上来的议员“朱尚淑”,为获支持惯性撒谎,却因一次意外再无法说谎话只能吐实,让她的幕僚十分懊恼。影片当年在韩国公映时票房火红。

2020年的迷你剧《科米的规则》(The Comey Rule)则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前局长James Comey(詹姆斯科米)回忆录改编,讲述2016年大选期间关键时刻,科米与特朗普政府的互动。

而近期看过,将政治选举刻画得最深刻的电影,是入围第97届奥斯卡金像奖八奖项的2024年佳作《秘密会议》(Conclave)。

盼再见本地选举题材作品

这些选举题材的影视作品,不仅提供娱乐,还展现对选举过程、政治策略和媒体影响等方面的深刻见解。选举期间处于暂时的“无政府状态”,竞选过程中人性彰显,充满戏剧张力和气氛。我们这里,自2021年梁志强导演的《我们的故事之沉默的年代2》后,几时能再看到类似的选举题材电影剧集?

相信应该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