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群聊组里看到学长提起母校的老师,师恩难忘,一幕幕师长们的教诲,一段段记忆的碎片,立时涌现,情难自已。
记得第一个引导我面向人群大胆开声的,是一年级教唱游课(那时不叫音乐课)的张平玉老师。她在耳边用广东话轻轻地说的几句话:“你系班长,又咁大只,唔使怕,大胆唱,大声讲。”终身受用。六十年代,乡村小学,老师和学生用方言沟通并不罕见,师生关系“亲”的,尤其如是。
第一位把唐诗带到生命中的是三年级的级任兼华文老师戴华先生,戴老师每每在例常的小考后,发放小礼物鼓励同学继续努力,人生的第一本唐诗三百首就是戴老师送的礼物。教会我们许多生活小常识,教会我们如何面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是五年级的班主任符永光老师,符老师当年住在汤申路上段“九里洞”附近,每天骑着“威士霸”到学校,他曾告诉同学,在三巴旺路靠近当时的汽水厂那段上坡路,两边的往来司机都看不见迎面的车子,所以路经这样的地方,应该鸣笛和亮起大灯相互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