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机会参与竞选广告,主要的原因是曾经工作过的国际广告集团都有明文规定,不得参与政治竞选广告,预算再大也不能接案。言下之意是公司不能碰政治,不选边站。当然, 这种机遇在我曾经工作过的城市里,也只有台北才会有。在台北的那三年,公司也曾婉拒过某政党的邀稿,虽然无缘参与,但作为观众,看着台湾的选举广告时而参差不齐,时而百花齐放,也是一种学习和享受。

竞选广告的好坏,50%和党派、竞选人的素质相关,另外50%和竞选策略、文宣创意人的水平相关。就好比一个好广告的产出之前,必须先要有一个好产品的道理是一样的,最低要求产品必须“合格”广告才有机会把它说得“更好”,才有机会让广告更有说服力,如果竞选人的素质太差,神仙也救不了,就别提广告了。

台湾广告神人孙大伟在1998年为马英九竞选台北市市长所创作的竞选广告《马之内在》,基于一个敏锐的洞察;当时马英九和竞选连任的陈水扁都是政治明星,很多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或丈夫“像”马英九,却不会有人这样谈论陈水扁。《马之内在》在强化马迷心中向往的人格特质,“像马英九”成为了后来系列广告的主要消费者洞察(consumer insight),它助力了马英九击败陈水扁当选市长。《马之内在》发布后让人津津乐道,它创意幽默,表现严谨,说服力十足,至今看来,仍旧是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