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信息:近年国际研究不断证实,除了睡眠与运动,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也是保护脑力的重要关键。其中,最受关注的饮食趋势,就是以蔬果、全谷、豆类为主的“植物性饮食”,不但有助于认知功能,也能保护大脑健康,甚至可能延缓老化、预防失智风险。
所谓“植物性饮食”,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要来源的饮食模式。它强调多摄取几类天然食物,包括水果(各色水果含有植化素)、蔬菜(特别是深绿色叶菜)、全谷类(糙米、燕麦、藜麦等)、豆类(黄豆、黑豆、鹰嘴豆等)、坚果与种子(其中核桃、奇亚籽、亚麻籽提供较多的Omega-3脂肪酸)。同时,会限制或完全避免动物性产品。
近20年来许多研究发现,植物性饮食对大脑的保护力,可能来自5大机转:1.抗氧化防护网:植物中的维生素C、E、类胡萝卜素和各种多酚(花青素、类黄酮),能对抗自由基攻击,减少“氧化压力”造成的脑细胞损伤。此外,慢性发炎被认为与许多脑部退化疾病有关。植物性饮食通常能降低身体的发炎指数,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的健康。
而植物性饮食通常饱和脂肪含量低、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纤维,也有助于维持我们身体血管畅通、降低坏胆固醇,确保大脑获得充足的血液和氧气供应。
·贪求
经上指出,长养有情之生命者,有段食、触食、思食、识食等四种食物。吃,主要是为了维持生命,所以要吃得营养和健康,太油、太咸、太甜、太浓,都不是健康之道。佛教主张吃饭要当疗病想,所以不要挑肥拣瘦,要心存五观,所谓三德六味、禅悦为食、法喜充满;这主要是提醒大家,不要过度贪求外在饮食的鲜香味美,时时将自己安住在禅悦法喜与自在宁静之中,以法为食,可以当饱。能够以法,甚至以读书为饭食,则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然也有香菰面。
·调伏
我们吃饭时,可以“以正思择,食于所食”,这主要是要去观照整个食物和我的身心的生灭关系。每口饭菜的背后都像一张不断扩大出去的网,从食物的源头到嘴巴,连着那么多的人、事、物的奉献与付出,能这样想,我们就能提醒自己:“是否恰如其分地用餐?吃进来后,能量要用去哪边?如何报答众生恩,回馈社会大众?”
饮食观心,练习不贪爱不放逸,也是调伏自己的心。饮食的目的,就是维持我们生命的动力,因此应要从吃里体会生活的道理,吃出人生的正知,不单纯满足肉体的需要,而重视精神的养分,如此才能双向健全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