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故事:1903年,名不见经传的奥布瑞恩在纽约参加一出名叫《向上,向上》的话剧演出。其中有一段是奥布瑞恩与两个人争执不休的表演。由于这出话剧的票房不好,剧团后来移到一家小剧院去演出,也因为如此,演员的薪水削减了,他们对前途感到一片茫然。
每到夜里,奥布瑞恩都在发愁,演出没有多少观众,演得再精彩又有什么意义呢?然而,多年的专业教育,让奥布瑞恩养成了“凡事要尽力而为”的习惯;因此每一次演出,他的整个身心都融化在角色中,从场上下来时总是满身大汗。
几个月后的一天,奥布瑞恩接到一个电话,邀请他参加电影《扉页》的拍摄。原来,《扉页》的导演米尔斯顿偶然间看到了《向上,向上》的演出,奥布瑞恩在桌边与人争吵的那一幕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于是,他推荐奥布瑞恩演出《扉页》里的一个角色,因为这个角色有一个情节,也是要跟人激烈吵架。这是奥布瑞恩银幕生涯的起点。日后,他成了非常著名的电影明星。
·铲锄
农业要靠耕,现在的人生也是要靠耕耘。从出生直至长大成人,我们耕耘了多少知识的田地,就收获了多少知识的花果,甚至还要向社会耕耘人情世故;我们耕种了多少,社会自然会回馈给你相等的报酬。及至创业,更要靠辛勤的耕耘事业;士、农、工、商的成就,都是靠自己一铲一锄,慢慢的耕耘,才有收获。
人生需要耕耘的还有很多。文人要笔耕,也是靠辛勤爬格子,着书立说,用思想的花果,充实社会的芬芳;作家的果实,跟农夫的秋收,应是同等的重要。在政治上耕耘的人,可以做官;在学术上耕耘的人,可以教书;在人情上耕耘的人,能够让人称道他会做人,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有的人把信仰说为是耕种福田,有的人把读书当做是耕种智慧之田。甚至有所谓“八福田中,看病第一福田”,所以医院、救济,各种的慈悲结缘,也靠人生耕耘、播种,才能有所收获。
·果实
然而,讲到耕与田的关系,也不得不提田有良田、莠田之分。好田,一亩地可以收获二千斤;不好的田,土地贫嵴,就是勤于耕种,收成也不高。所以佛教说:“供养一百个凡夫,不如供养一个善人;供养一千个善人,不如供养一个持五戒的人”,可见得人生需要耕耘。我们算一算,什麽样的耕种,才合乎成本呢?
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很多人耕种外面的世界,不知耕耘内在的心田;心田里的宝藏丰富,为什么不耕种呢?其实,在现实社会中,用世间上利诱的方法耕种,毕竟还是小的收成,假如能像禅师们耕种无心之田,他们的收获就更加丰富、圆满了。
我们一定要记得,岁月的长河中,我们所做的每件事,都如同我们平时随手撒下的种子,在时光的滋润下,那些种子慢慢地生根、发芽、抽枝、开花,最终结出独属于自己的果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