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故事:有“经营之圣”称呼的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曾在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中听过一位修建神社的木匠师傅的话,很受感动。木匠师傅说:“树木里宿着生命。工作时须倾听这生命发出的呼声——在使用千年树龄的木料时,工作的精湛须经得起千年日月的考验。”稻盛和夫认为,这种动人心魄的语言,只有终身努力、埋头工作的人才说得出来。稻盛和夫也在这位师傅的谈话中听出了这样的意蕴:“木匠工作的意义在哪里?意义不仅在于使用工具修筑漂亮的房屋,不仅在于提高木工技能,更在于磨炼人的心志,塑造人的灵魂。”
稻盛和夫把人分成三种类型:自燃型、可燃型和不燃型,而木匠师傅就是自燃型的人。这类人坚强,很容易把自己燃烧起来,发出光和热;而可燃型的人像木材或煤块,找得到火种,他们才可以燃烧;而第三种不燃型,则是完全没有被点燃的可能,即使有了火种,却依然冰冷,无动于衷,甚至会泼冷水。
他说:“能成大事的人,都是自我燃烧型的,他们自发而动,精力永远像刚充过电的电池一样饱满,他们无需向外界索取什么,率先做出成绩成为别人心中的范本。他们的能动性、积极性也像火种一样,可以引燃周围人的激情。”很多人都问,要如何取得成功?稻盛和夫都会反问:“你能成为自燃型的人吗?如果能够,那就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自尊
一个人的成长,不能只靠师长的耳提面命。古来多少伟大人物、英雄豪杰,虽然出身寒微,但凭着高超的志节,淬励奋发,终有所成,可见自我教育,自动自发,自我健全是非常重要的。自尊心可以让人产生荣誉,自省可以让人改过进步,惭愧心可以让人成圣成贤。故今日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拥有自尊及反省、惭愧的心为首。
然而,一般都认为“主动”,就是自动自发、自愿和自主;而“被动”则是受人影响、指挥、支配或教导,所以被动总给人不合时宜和不负责任的感觉。其实不能这么说,关键在于,如果对完成一个目标拥有荣誉感,那么,配合别人完成,自己也只是“被主动”。跟随有能力的人去积极进行,那么,还是能在一个团队作业中完成自己,完成目标。以佛法的观点来看,主动的是因,被动配合的是缘。主动和被动之间,互为因缘。
·功能
人在团队中,未必一定要当领导,而是要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能量,共同抵抗外境的风雨,也要积极的开发自己;不断开拓心中的能源,学习六根互用的动员力,敢想、敢作、敢说,勇敢的活出自己。就像在多变的智能社会中,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我们常常听到说要因应时代、因应社会环境,或是因应国际情势。这就是要我们调整脚步,改善自己以配合他人、追上他人,甚至转变他人。人要能发挥功能,才是“人生”;人若没有发挥功能就是“众生”。“众生”才需要“佛”救济,“人生”就能自救救人了,何需“佛”救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