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最古老的回教公墓离我成长的地方不远,就在甘榜格南区梧槽河道后面的坟场路(Jalan Kubor)上。对面是马来社群最重要的苏丹回教堂与熙熙攘攘的阿拉伯街,不远处还有人潮汹涌的武吉士商场。老坟场大隐于市,静静守着闹市一隅,隐身在参天古树与杂草丛中,与野鸡昆虫为伴。

坟场入口处即在巴士站后面,每次路过或等巴士时我都会把头探进围墙内,看看那些歪歪斜斜在杂草之中的古老墓碑,想象着墓地里葬着什么人。但除了曾踏上园里最有规模的马来皇族墓地的黄色台阶,我没敢再往墓园内走去。国家环境局设在园外的告示牌已给予充分警告:“这是已关闭的坟场,进入者自担风险”。上周参加新加坡文化遗产节的导览活动,终于有机会在专家的带领和其他参加者的壮胆下,进入这个开幕于1848年的坟场探个究竟。

导览员是专门研究这个回教公墓的大学教授。他指出墓碑的各种设计风格,要我们训练眼力从墓碑设计来分辨逝者的性别与祖籍。我在一众马来墓碑中辨识出一对带齿状设计的爪哇墓碑,暗暗自喜。导览员说早期在甘榜格南居住活动的爪哇人很多,我也记得上了年纪的华人都管这一带叫“爪哇街”,但奇怪的是这里的爪哇墓碑却非常少,主要以马来、武吉士、巨港、古吉拉特和阿拉伯人的坟墓为主。这些先人许多是来新加坡寻梦并扎下根的外来商人,可以想象当时的甘榜格南有多国际化,各种语言、文化和回教文明在这个小地方互相交流碰撞有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