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论肯不肯放下身段高抬贵手打电话,也不论有没有意图争先恐后亲吻现任总统身体某私密部位,法国人似乎还是非常乐于视美国朋友为朋友的。理由很简单:钱!钱!钱!

你或者不知道,法国国宝级文化机构如卢浮宫或凡尔赛宫,都不介意接受美国企业无限资助,牵头的说客甚至毋庸鼓动如簧之舌,善长仁翁也频频慷慨解囊。翻新残旧展览厅有之,修复憔悴艺术品有之,捐赠的善款可享森姆叔叔免税优惠,反正左手来右手去,漂漂亮亮登上赞助榜名留青史,何乐而不为?讲钱并不一定伤感情,数年前巴黎圣母院遭火劫,抢先报效天文数字巨款协助重建的,不也是隔洋的阿美利坚富商吗,葡萄园还传出耳语,指不得不忍痛跟进的法籍财主满腹牢骚哩 ——设计对白不外“美国佬真是害人不浅,做善事归做善事,何必那么大手笔,搞到我们捐少一点就要担当不爱国罪名!”

美国朋友的人强势壮,更体现在各种关乎文化艺术的民间组织,譬如歌剧院,就名正言顺有个“美国之友”。上世纪二十年代应该是法美文化交流蜜月的开始,既成立了巴黎美国图书馆,第八区美国大教堂也开设美国学生及艺术家会所,后者1934年易名美国中心,曾经显赫一时。最辉煌时期是六十至八十年代,不但举办大型展览,同时引进一批养在深闺的前卫舞台导演、舞蹈家和音乐人,譬如罗拔威尔逊、默斯简宁咸、约翰琦殊、白南准等等。旗下的非洲风土舞蹈班潮人趋之若鹜,电影女星尤其奉为增值必修课,前后脚跨过门槛拜师习舞的,包括伊莎贝雅珍妮和伊莎贝雨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