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年底,80岁的舒庆祥先生出版了厚达544页的“砖头书”《新旧对照,新山故事》,收录了他长年在《星洲日报·大柔佛》版发表的217篇“新山新旧对照”图文。如今,从《新旧对照》挑出了50篇图文,又出版了英文版的“The 50 Stories of Johor Bahru Chinese”,还在依斯干达州政府的视听会堂举办了隆重的推介礼,成了新山华社一件里程碑性的文化事件。
舒庆祥祖籍是潮安龙湖古寨,1943年出生于柔佛西南振林山镇,中学毕业于新加坡端蒙学校。他长期服务于新山《星洲日报》业务部,剪报与收集资料是他数十年的个人习惯,曾出版《走过历史》。
快速扫描《新山华人的50个故事》,会发现内容主要涵盖了五个主题群,第一组探向19世纪港主时代的经济与华人先驱人物,包括1844年随天猛公依布拉欣从新加坡渡海到柔南地不佬河中游开拓了陈厝港的潮人港主陈开顺,以及后来受封华人侨长的大港主陈旭年(新加坡古迹“资政第”的业主)。延伸开来,舒庆祥也谈到了一路扑朔迷离、“失而复得”的陈开顺墓碑,以及逾百年前义兴公司解散后据说埋葬了文物及神主牌的“明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