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故事:生姜是家庭常见的调味食材,也是中医常见药材,虽然常用但不宜过量。适时适量地使用生姜有益无害,量少时偏温,量多则致热。根据中医典籍《雷公炮制药性赋》记载:“生姜,味辛,性温无毒,入肺心脾胃四经主通神明。去秽恶,散风寒,止呕吐,除洩泻,散郁结,畅脾胃,疗痰嗽;要热去皮,要冷留皮。”生姜能开胃调气、温化痰饮、发表散寒。脾胃健运则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升清降浊则神清气爽。

什么时候适合喝姜汤?什么情况又不宜?由于生姜味辛性温,因此在感受风寒、出现头痛、畏寒、鼻流清涕、口不渴、咽不干等症状时,饮用黑糖姜汤可达到祛寒效果。但若有风热症状,如发烧、喉咙痛、咳嗽带黄痰(如上呼吸道感染),则不宜饮用,否则可能使症状恶化。

此外,若出现阴虚内热、潮热盗汗、失眠多梦、咽干口燥、口腔溃疡、皮肤搔痒不适(如湿疹、荨麻疹、皮肤炎)等情况,也不适合喝姜汤或摄取过多生姜,避免升发阳气过度,导致阴虚火旺,使病情加重。此外,夜间亦不宜食姜,因夜间气收敛而姜性发散,容易影响睡眠。但若因治疗需要,则另当别论。

·正见

分享故事:文殊菩萨吩咐善财童子出外去采药草,特别叮咛说:“不是药草的,才采回来。”善财童子来到山林,放眼看去各种花草树木各有功效,可说无一不是药。一时之间不晓得该采撷些什么,只好空手而回。

文殊菩萨听到善财童子的分享后,微笑说:“既然遍地是药,那你将是药草的,给我采回来吧!”善财童子便出去随手采了一株野草回来,交给了文殊。只见文殊菩萨高举着这株草,对众人开示说:“这株药草,可以杀人,也可以救人!”

同样地,世间一切处、一切法,无一不是佛法,无一不是应病之药。但是要有正知正见,否则就会曲解,就如误用了药草一样。所谓“正人说邪法,邪法也成正法;邪人说正法,正法也成邪法”,所以,我们要用心思量,世间一切说法虽是“尽大地都是药”,但还是要明辨,不要误入邪道还不自知。

·法药

人体的病苦需要医药救治,我们心灵的苦难就需要用“法药”医治。其实像在生活实施三好: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就是一帖良药,让我们能问心无愧地做人。“三好药”不仅能利己,也可以影响别人,行善利众为社会带来正能量,而所谓“众生八万四千病,才有八万四千药;如果众生一无所有、一无所病时,当然满天之下就都不是药了!”